诸葛亮放在现代就是自我营销的典型能手,那个时代诸葛亮通过六件事完成诸葛亮神话般的传说。
第一件是“比管乐”。
这“管乐”可不是什么单簧管双簧管萨克斯长笛巴松小号大号长号圆号中音号之类管乐器,而是春秋战国时期两位大名鼎鼎功勋卓越的大人物管仲和乐毅。管仲相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可谓济世之才,诸葛亮后来的成绩和他们根本就没得比,而诸葛亮的“自比管乐”,无异于宋祖德号称是“当代鲁迅”和“李敖第二”的自娱自乐自我炒作,徒让人发笑罢了。
第二件是“装隐士”。
在我国古代,“装隐士”其实是一条做官的通天捷径,所谓隐士,其真正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出仕,诸葛亮表面上“不求闻达于诸侯”,实际上一双小眼睛时刻 东汉的梁鸿娶了号称我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的孟光,得到了很大的名声,成为当时的“名士”。诸葛亮分明是想要抄袭梁鸿,捞点儿名声,何况诸葛亮一家此时已家道中落,而岳父黄承彦是社会名流,黄家为当时的望族,交往的都是达官贵人。而诸葛亮与老婆黄月英的夫妻生活其实并不和谐,婚后许多年才培养出下一代,而且诸葛亮后来还纳了妾。
第四件是“炒出山”。
诸葛亮先是借另一位亦师亦友的“伪高士”水镜先生司马徽之口,胡诌什么“伏龙、风雏,得一可安天下”之类的鬼话,事实上后来刘备两者兼得也未能安定天下,非天时不济,亦非地利不佳,实在是这种说法水分太多,非常地不靠谱,但是却骗得刘备这位“伯乐”如获至宝,沾沾自喜,以为奇货可居,却不知自己被诸葛亮这家伙给忽悠了。
诸葛亮此后又隆重推出了徐庶,在与曹操的樊城一战中,徐庶的那一点儿小聪明恰好又得到了检验,徐庶在与刘备分别的黯然销魂之际,犹抱琵琶半遮面地“走马荐诸葛”,这样刘备的胃口不觉就吊起来了,此时已是猴急得非要得到诸葛亮不可了,用张一一先生的话说,就是“喉咙里都伸得出手”。
而在造访诸葛亮的过程中,诸葛亮就更是将吊胃口的炒作之术运用到了极致。先是故意躲猫猫由崔州平应付一阵,而后石广元和孟公威继续跟进,从侧面介绍孔明的莫测高深,然后再是弟弟诸葛均、岳父黄承彦等。至此,诸葛亮已经把除了自己的黄脸婆黄月英之外,所有能发动的狐朋狗友、内亲外戚全部都动员了起来,不消停地轮番刺激刘备,刘备的胃口一次又一次被高高地吊了起来,诸葛亮此时在刘备心目中留下的印象,那叫一个神秘,那叫一个伟岸,那叫一个高大全。
而在当时另一位炒作大师刘备著名的那个“三顾茅庐”之际,诸葛亮又采用了欲擒故纵的炒作办法,既然全面掌握了刘备的心理活动,那就给他个屁股也无妨,诸葛亮深深知道,这样反而能使刘备更加急切地想要得到他。果然,在这一系列严密而浪漫地策划下,不由得连刘备这样的炒作高手也乖乖上套。
再通过诸葛亮好高骛远纸上谈兵的一顿瞎忽悠(隆中对策),屡战屡败、经常寄人篱下、四处碰壁的刘备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顿时信心膨胀豪情万丈,当下如同服了摇头丸一般,兴奋地即兴与诸葛亮合唱了一曲苏永康的《相遇太早》:“……你我都找到新的依靠/过去对错已不再重要/只是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心里还有个划不完的句号…
第五件是“借东风”。
作为“同盟国”海陆空三军总指挥的周瑜,因为气候条件不利于火攻,气得口吐鲜血,而诸葛亮却故意对周瑜密书十六字屁话“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此举无非是为了刻意夸大和强调“东风”的作用,其实如果没有周瑜前面的许多准备和铺垫,即使如同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先生的歌中所唱“任尔东西南北风”,那又有个屁用!而诸葛亮此番之所以能够炒作成功,得益于他年轻时生活于长江一带,掌握了一些基础的气象知识,但诸葛亮后来装神弄鬼的所谓“筑坛祭天”之举,未免就有些画蛇添足,炒作得太不厚道。
第六件是“空城计”。
“空城计”其实是诸葛亮为了神化自己军事才华的一次刻意炒作,其时他其实已在城中埋伏了大量的主力部队。是个人都知道“诸葛一生惟谨慎”,像诸葛亮这样迂腐的人,要是生在盛世当个管家婆什么的可能还管用,但出生在东汉末年这样的乱世就很难有什么作为了,乱世需要的是张飞、鲁智深、李云龙这样天不怕地不怕、随时都敢于“亮剑”的创新人才,而不是诸葛亮这样整天患得患失、啰里啰唆的白面书生,所以他才会“六出祁山”而寸土未得。
司马懿比诸葛亮不知道要高明倍,他焉有不知道此时诸葛亮城中有大队埋伏之理?诸葛亮的小聪明被司马懿识破,于是乎自我解嘲,杜撰了一个“空城计”的弥天大谎,为的是炒作自己那蹩脚的军事才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