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音乐界受疫情影响举步维艰时,上海交响乐团-21音乐季仍然迎难而上,强势登场。
年9月,指挥家余隆执棒上海交响乐团,牵手驻团艺术家、小提琴家宁峰,以一曲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拉开了新乐季的大幕。
一年后,6月12日,余隆同样执棒上交、牵手宁峰,以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为音乐季收官,收获连连掌声。当晚,上交还献演了马勒笔下“最阳光”的交响曲——《第四交响曲》,女高音歌唱家郭森一身黑裙亮相,在第四乐章一展歌喉,分外动人。
上海交响乐团宁峰返场三次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实则是一首以小提琴为主奏乐器的协奏曲,作曲家之所以为其取名“交响曲”,是力图在独奏乐器与乐队之间取得某种交响乐的平衡感,同时还在作品结构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全曲的乐章数有五个之多,使其既不同于常规“交响曲”的四个乐章,也不是标准“协奏曲”的三个乐章,而更接近一套“组曲”。
更有趣的是,《西班牙交响曲》被作曲家题献给好友萨拉萨蒂,后者正是西班牙的一代小提琴宗师。该曲年2月在巴黎首演现场获得观众潮水般的掌声,拉罗藉此声名鹊起,跻身一线作曲家的行列。
宁峰宁峰同样用琴声征服了观众,收获了掌声。演完《西班牙交响曲》后,他一次次被掌声唤回舞台,一连返场安可了3首曲目。他还把权利交给观众,由他们“点单”,宾主尽欢,很是欢乐。除了开幕、闭幕音乐会,作为驻团艺术家,宁峰还在多场音乐会亮相,挑战了贝多芬的十首小提琴奏鸣曲,与双簧管演奏家黄铮、钢琴家张昊辰联袂呈现了一场让人难忘的《协奏的盛宴》,与上交合作了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给乐迷制造了一次又一次惊喜。
“本季上交邀请的演奏家、指挥家与歌唱家当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不少。最为突出的,就是担当驻团独奏家的宁峰无疑。并不夸张地说,他是目前国际上技巧水平最坚实,整体品味最出色的中生代小提琴家之一。”乐评人张可驹评价,从巴洛克、古典到浪漫主义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宁峰皆能以出色的技巧表现为基础,将听者带入深层的审美享受之中。
郭森歌声动人
《第四交响曲》被认为是马勒所有交响乐作品中,形式最古典、长度最短、编制最小(没有用长号和大号)、情绪最不极端、音乐最天真可亲的作品,但却未能如愿给他带来声名。
这部作品起源于一首艺术歌曲。歌词取自风靡一时的民间诗集《少年魔角》,讲述孩子幻想中天堂的模样――美食无穷无尽,圣人兼作厨师。马勒本打算将它写成《第三交响曲》的第七乐章,后将其独立出来,从一首歌的简单素材,扩展成50多分钟的《第四交响曲》。
有别于作曲家青睐的生命、死亡等沉重主题,《第四交响曲》的核心是“童年”——一个相对较轻松的话题,并不试图挑战听众的耳膜,洋溢着宁静祥和的气氛。
郭森郭森是签约瑞士苏黎世歌剧院时间最长的华人女高音。演出现场,她的歌声出现在马勒《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天堂的生活”,她的动情歌唱恰如唱词中所唱,“天使的美妙歌声,使我们感到满足,让我们醒来就欢乐。”郭森是这样理解“天堂的生活”的,“马勒用孩子的视角描写了一个天堂的美景,马勒也特意在谱子上写道:孩子般的天真,但不做作。这两点和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很契合:纯净的音色和处事真诚的人生观。”与余隆第一次合作这部作品,郭森说,余隆给了她很多建议,使她有了新的领悟和诠释的视角。
马勒《第四交响曲》舒缓、明亮、悦耳,尤其是“天堂的生活”,有的乐迷甚至联想到自己刚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所看日本电影《天国车站》的最后画面——女主角加代坐着列车驶往她心中的美好天国。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