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慑力和“量”的激增
十九世纪涌现的听众阶层之广是从前难以想象的,音乐开始成为“大家的东西”。但不可否认,作为民主化的通病,音乐民主化也令听众质量相应下降。十八世纪的赞助人大都拥有超群的审美眼光。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请匡茨做长笛老师;多米尼克·斯卡拉蒂是葡萄牙公主的羽管键琴家庭教师;海顿则是匈牙利艾斯德哈吉侯爵家族的音乐家;贝多芬的贵族赞助人中,有人弹钢琴的水平甚至超越专业音乐家。而十九世纪,开始出现大量新兴富贵阶层附庸风雅,模仿贵族举办歌剧或音乐会。
以创作众多钢琴练习曲闻名的卡尔·车尔尼(-)是贝多芬的学生,他用鲜明生动的事例给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特点。他作品的部分乐章节奏舒缓,如果用安静优美的方式连奏,是无法获得掌声的。然而将这些章节用顿音炫技式快速地弹奏出来,效果会好上很多。车尔尼主张“无论如何,对大多数听众而言,让他们‘啊’的发出惊叹,比感动他们更容易”,“面对音乐素养良莠不齐的听众,有必要用出人意料的方式突袭…”(出自年出版的教科书《关于演奏》)。作曲不再强调细节、知性和趣味;而是要让人们惊叹,“了不起呀!”这种更加浮夸的听众阶层为音乐的面貌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作曲原理上的虚张声势。
十九世纪,大音量与高超演奏技巧是大多数作曲家首选的武器,可以说这是个热衷于“卖力向大众兜售演奏技巧”的时代。管弦乐的规模愈发壮大。年(贝多芬去世三年后)世界首演的柏辽兹《幻想交响曲》,已经需要用到短号和大号各两支,长号三支,定音鼓两组(第三乐章中有四个演奏者敲打定音鼓),成为一个包含大鼓,钹及钟的庞大管弦乐队了。瓦格纳和马勒亦如是,理查·施特劳斯更是如此。而钢琴也在十九世纪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改变,从前看上去十分奢华的大木头箱子,变成了钢铁骨架搭建的巨大“黑色油漆机器”。小提琴也因为需要最大程度地提升音量,在增加琴弦张力方面(比如抬高琴马、加长琴颈、扩大低音梁等方面)做出了反复尝试。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斯特拉迪瓦里、阿玛蒂等巴洛克时代的名琴,在当时、特别是在当时的巴黎,单在音量上就做了很大改进。
外行无法模仿的演奏技巧一个接一个开发出来,这也是十九世纪音乐史的特征。贝多芬热随之到来,而在技术上开启登峰造极之势的则是有“向魔鬼出卖灵魂,以获得高超琴技”的传奇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帕格尼尼开发出双音、泛音和音调异常的变格定弦(Scordatura)等演奏技巧,形成特殊的演奏效果,可谓前无古人。年(柏辽兹首演《幻想交响曲》第二年,肖邦去巴黎那一年),帕格尼尼在巴黎出道,给众多作曲家带来了巨大冲击。弗朗茨·李斯特(-)听过帕格尼尼的演奏之后,决定全面改变自己之前掌握的演奏和作曲方法(众所周知,李斯特是车尔尼的学生,他早期的作品和车尔尼的练习曲非常相似)。结果他后来编曲中出现了如雷鸣般的八度音,让人炫目神迷的跳跃。在键盘上纵横驰骋的分解和弦、如怒涛般的颤音,都体现出超凡的演奏技巧。
在帕格尼尼和李斯特之前,也有在今天看来依然需要很高演奏技巧的作品。如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和《哥德堡变奏曲》,或者贝多芬的第二十九号钢琴奏鸣曲《槌子键琴》等。但作曲家和演奏家们着迷开发新技巧却始于十九世纪。比如在钢琴方面,除了李斯特,肖邦也创出了几项重要的革新技术。比如他利用手指和手掌的柔软性,将出奇宽广的音域一手在握;用中指和无名指交互弹半音阶等。我们也不能忘记李斯特的竞争对手西吉斯蒙德·塔尔贝壳(-),这位钢琴演奏家发明了魔术般的弹奏技巧。他可以左右手不断交互,在中音区弹奏出美声般的旋律,而另一只手在键盘上弹奏出如竖琴般的分解和弦——这种技法俗称“塔尔贝格的竖琴”,如同多出一只手弹奏的效果让同时代的人错愕不已。李斯特也迅速在《诺玛的回忆》(年,李斯特歌剧改编曲最好杰作之一)高潮部分借鉴了这种技巧。就这样,进入十九世纪,音乐史如同一部技巧开发的竞争历史。
还必须提一下练习曲。没有克莱门蒂、克拉默、车尔尼、莫谢莱斯、哈农、皮史纳练习曲的钢琴课程是不可想象的。其实,大量创作练习曲题材也始于十九世纪。在贝多芬或克莱门蒂时期之后,对钢琴演奏的技巧要求有了飞跃性的提升。练习曲是为了将许多乐曲中出现的难点系统化,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基础技巧而产生的。其中最早的例子是克莱门蒂的《名手之道》(年至年间出版),后来克拉默和车尔尼等人的练习曲也相继问世。从类型上看,十八世纪键盘音乐的教材(如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的《键盘乐曲的正确演奏法》等)属于键盘乐器弹奏者的心得,主要论述音乐理论和装饰音的处理等美学问题,几乎不言及技巧。十九世纪与之前的时代形成鲜明对比——理论和美学被扔在一边,开始出版只专注技巧的教科书。
只不过在十九世纪前半叶,克莱门蒂、车尔尼等人创作的练习曲虽然也枯燥乏味,但总算是“曲子”形式;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练习曲成了单纯训练手指的工具。钢琴练习者们熟悉的哈农、皮史纳都是这一类型,内容仅仅是纯粹练习手指的短句模式,以便反复练习。另外这个时代出现了强化手指的锻炼器具,很多人都知道舒曼因为使用这类器具导致无名指受伤。尽管这种器具有不良的先例,但在二十世纪初期,它们依然流水线般的制造出来。十九世纪,人们一方面强调“音乐性”;另一方面又在演奏技巧开发上无所不用其极。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讽刺的事。世界进入工业革命和科技发明时代,音乐史也没有逃过工业技术的“海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