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长号 >> 长号前景 >> 正文 >> 正文

湘西苗族祭神巫傩文化历史博览

来源:长号 时间:2022/9/12
白癜风怎么医 http://pf.39.net/bdfyy/

作者:张林丰

在湘西苗族村寨流传着这样一句谜语:“头顶官帽不像官,右拿弯刀左拿粮。疯疯癫癫寨寨走,五谷粑粑几箩筐。”说的便是跳香祭神。

湘西苗族跳香祭神历史悠久,是湘西最具代表性的三大祭祀活动之一,流行于辰溪、湘西吉首、古丈、花垣、凤凰等县市苗族聚居区。

湘西古属楚地。楚人“重祭祀、信神灵”,巫傩文化盛行。《辰州府志》载:“十月朔日剪纸衣,具备酒肴敬土地……是月望日农家祀土地神、五谷神,曰跳香……”跳香主祭土地五谷神,同时敬奉傩公傩母,有的主祭盘瓠辛女。跳香是庆祝当年五谷丰登,感谢各方土地五谷神神灵保佑,风调雨顺。祈求五谷神驱邪祛灾、六畜兴旺、人丁安宁。

当地流传山歌民谣:“得罪土地田地崩,降香错位得罪神。得罪龙王会下雨,得罪五谷无收成。”

不仅在三月三、七月七、赶秋节祭拜土地五谷神,且在十月初十,村村寨寨还要举办当年新收获的五谷杂粮奉品神位,大祭土地五谷神欢庆节日。苗族俗称为跳香节。跳香一般在秋后农历十月初开始。每个村寨跳香节迎庆时间不一,遵循历史流传规矩传承过节日期以五谷神降香临村时间为跳香节,一村一天一夜敬五谷神举行跳香。

盛行跳香节祭土地五谷神的地区,有湖南湘西泸溪、吉首、古丈及辰溪等县市苗族聚居区。周边的汉族、苗族、土家族也有传承。每年跳香节到来时,由祭祀红衣老司闹煞主持,节期一般为一天一夜,除祭祀土地五谷神外,村村寨寨还要跳祭祀降香童子舞。当地苗族称之为“督熊”,“督”即为跳,“熊”即为香。这天村寨童子舞跳香,老司闹煞主持童子青年跳童子舞来祭祀五谷神与土地神。

重阳节苗族群众跳香祭神向力摄

苗族跳香祭祀仙台阵香盘供品有一定讲究。首先,祭神老司闹煞手拿香火入场,火柴头与长香用纸钱包好。点燃施法化水碗,对火苗吐出三口红火。火柴头照明祀土地神,苗族勤耕播种四季平安回家团圆的寓意。祭祀仙台用五谷杆子制成四方形,寓意东西南北,一年四季,像桥子形象。

红衣老司闹煞对天吹响牛角号时,由四位童男跑步抬出,再招呼天兵摇旗呐喊出场。仙盘供品有五色五谷香粑粑、豆腐、糯米饭一碗、五杯仙酒,寓意土地五谷神是五位仙家下凡保佑平安。祭土地神需刀头肉五寸五分。香纸无数。红衣老司闹煞念词:“敬五谷神五杯酒,敬土地神用刀头。跪地三次神灵显,十二仙姑撒花走,请得神灵降香位。先敬土地生万物,敬得大地生五谷。”

参与跳香祭祀共24人,既代表二十四节日,老司八卦师1人,天将2人(长矛,牛角号),5位弟子兵,仙女撒花12人。童男童女各2人。红衣老司闹煞敬土地神诵词:“东方日出祥云起,西边日落紫云排。祥云起,紫云排,五色彩旗舞起来……五子五位酒五杯,各在神位各显灵。”红衣老司闹煞地画八卦定神位,先用一个茶枯转圈,转停一方敬一方土地神。

老司闹煞念词:“请得神灵万物复苏春神下凡,十二仙女撒花人间,四季五谷辛劳耕作,播种一粒收三斗,播撒一斗收满仓。”苗族跳香五谷土地神诵词(十二仙女围着五谷土地神敬念):“大富人家敬土地,刀头一碗酒五巡,中等之人安土地……人间五谷年年种,化身变形狗尾身。”“跳香拜祭神,行天道,行大礼,吾主天尊拜神灵,谢得土地公公万物生,谢得五谷婆婆要丰登,谢得天子福如东洋海。谢得仙女撒花撒万金。请得神来送得神,炮火连天送回程,带走瘟神病魔鬼,留下人间五谷丰登。”鸣礼炮,吹长号,吹牛角,收兵回程,送五谷神归位。

活动结束后,打五谷粑粑,观众参与,中餐吃粑粑,无酒肉,老司闹煞下场时后随十二仙女奉上五谷粑给观众,念奉五谷神词,行谢礼。不杀猪宰羊,晚餐可吃酒吃肉。

丹青镇和平村调年节活动陈爱生摄

湘西苗族的巫文化起源

湘西自古是一个苗蛮夹杂“巫傩文化”盛行的“神秘王国”。湘西巫傩文化流传几千年,然而“巫傩”至今仍是一个难以破解的古谜。解读“巫傩”之谜:高高架起的木梯上,依次安插着24把锋利的杀猪刀,一民间老艺人身背一小孩唱着咿咿呀呀的“傩歌”,赤着双脚踩着刀口攀登而上,接着轻巧地下梯,又赤脚走过烧得正旺的一堆木炭火;一彪形汉子在满是山杂刺的“刺床”上滚来滚去,却毫发无伤。“上刀山、下火海”等巫术表演被称为“世界古文化一大奇观”。

中国的巫文化,起源于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巫的初级阶段),50万年前的渔猎时期发展到中级阶段,直到1万4千年前的农耕时期,它已发展相当完备,进入高级阶段。这时,一部分由巫舞演绎成傩舞,逐渐形成傩文化。而巫仍保持它的原始属性继续流传。

古时,巫被单称为“方”、“术”、“法”、“技”。连称则为“方术”、“方技”、“术数”、“法术”、“法事”等。巫师们常做些吞刀吐火、装神弄鬼的巫技,以显其“超常功能”。巫师在漫长岁月的实践中,创造了“神学(巫文化)”、“人学”、“美学”、“哲学”、“天文”、“星象”、“地理”、“物理”、“化学”、“超常功能”、“气功”、“武功”、“军事学”、“音乐”、“舞蹈”、“杂耍百戏”、“魔术”、“骗术”、“邪术”等等。正因为他们从来不懂什么是“科学”和“伪科学”,只知道凡是能够在法事中显示神异的东西,就把它吸收到巫术中去。因此,巫术不仅包含了“真科学”、“伪科学”、“真功夫”、“假功夫”,甚至“魔术”、“骗术”等,鱼龙混杂,无所不有。

在氏族社会里,先民在渔猎活动中发明了法术、巫术后,出现了巫。首先出现的是女巫,这与母系制有关,反映了女性的权威,到了父系制,出现了“觋”——男巫,后人合称为“巫觋”。即“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后来统称为巫。北方萨满教,也是巫。

巫在各地区分别称为端公、道公、师公、土老师、僮子等。最早的巫官由酋长兼任,反映了氏族、部族或部落对行政、军事和宗教三者集中统一领导机制。巫是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自然宗教的代表,是原始精神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也是原始意识形态的体现者。巫与官结合,谓之“官巫”,与医结合,谓之巫医;与史结合,谓之史巫;与占卜结合,谓之卜巫;掌握了天文,谓之星占家;掌握了地理,谓之堪舆家;掌握了炼金术、炼丹术,成为游方术士;掌握了象形文字,使殷商甲骨文成为观察与占天文、地理文化和各种“国之大事”的忠实记录。

巫还善于表演,后衍变为“优”,成为最早的歌唱家、舞蹈家和神话传说的传承者。总之,在人类早期发展史上,巫是推动社会进步、建立原始文化的功臣。巫最常用的手段是巫术,在盛行巫术崇拜的远古社会,先民笃信巫术具有神奇的超自然威力,把掌握这种威力的巫,视为神的使者,传达神的旨意,是沟通神与人的桥梁。巫与巫术,就其本质来说,是科学、文明的冤家对头。

巫的最兴盛时期是夏商两朝,到周朝受到限制,至汉代宫廷的巫蛊事件后,给巫以沉重打击。道教在继承了巫的衣钵之后,获得迅猛的发展。而巫在政治上进一步遭到社会的鄙弃,只能退居于城乡的安静角落,从事扶乩、算命、测字、相面、堪舆、降神医病、测名问吉,求神问卜、妄测凶吉祸福、驱鬼逐疫等活动。“傩”表现神奇多样。傩经历了万年的衍变与发展,由傩舞逐步发展成傩仪、傩祭、傩戏、傩画、傩具、傩坛、傩面等各种文化元素,形成了傩系列文化,并辐射进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一种风俗风情。傩活动的主体不是巫觋,而是傩人或傩者,即直接参与驱傩的人。傩的最兴盛时期是周朝,被纳入“礼”的范畴,从而形成国傩、宫廷傩、军傩、寺傩、族傩、教傩、游傩等。

周代的君王每年要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日,举行国傩、天子傩和大傩的祭祀活动。傩祭仪式由装扮图腾神灵的方相氏主持,调动上自天子、百官,下及巫觋、士兵、农民、儿童、民间艺人和黎民百姓,几乎是动员全民,与恶劣气候、鬼疫、邪恶等进行积极的抗争,以求获得风调雨顺,寒暑相宜,人寿年丰,六畜兴旺,国泰民安和社会稳定。傩祭祀的主神是农神,祭祀目的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傩的主要特征是“太阳神鸟”。宋代傩在继承隋唐傩的基础上,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受到“三教合一”的影响,傩吸引了儒、佛、道三教的神灵,此外还有历史人物神和民间传说神,在宫廷大傩仪式中,任职长达两千年的驱鬼逐邪英雄方相氏这个角色,被钟馗、五道将军、金刚力士、六丁六甲所代替,亦即图腾神被人物神所代替。人类多种社会制度的漫长历史,有处于各种时间、空间的表现形式,有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至今尚未完全破解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一只脚尚停留在原始思维和巫音、巫舞之中,另一只脚却已迈进了近代生活和艺术大门。把傩文化作为一种复合的文化形态进行考察研究很有益处。

湘西的傩文化分为两大派系,一为玉皇教派,又称河南教;一为元皇教派,又称上河教。玉皇教分布湘西的各乡镇。玉皇教的主要特征是以铜铃(又称傩铃)为标志;元皇教的主要特征,是以绺旗为标志。两种教派都深受群众信赖,傩戏节目都喜闻乐见,有着深厚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纵观当今世界,许多土著民族的文化,都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而被消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种文化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以至于成为“化石”,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不具有资源价值。如印第安文化,古埃及文化,玛雅文化等。

而傩文化则不然,在古代,它是作为当地少数民族主要教化手段和娱乐形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即使在“文革”这种空前浩劫时期,它也没有被封杀掉,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改革开放以来,它又重见天日。

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之后,各省市自治区也先后成立了分会,这些年来傩戏学术研究活动十分活跃。某些地方傩戏,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傩戏表演遍及城乡,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进行学术研究或旅游观光。还有不少傩戏团体,应邀赴欧美各国进行表演,取得轰动效应。

巫傩文化是一个动态开放系统,更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资源价值。所谓资源就是它能够被加工、能够参与到经济运作中创造价值。巫傩文化就是具有在经济运作中创造价值的特点,才被列入可以永续利用的一种古老文化资源。在中国“巫傩文化”盛行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巫教“辰州符”的发源地——湖南湘西(今湘西,古为湘西、黔东、鄂西南的重镇),自古就是一个苗蛮夹杂、“巫文化”盛行的“神秘王国”。

中国最早的古籍之一《逸周书》中就有“卜人以丹砂”的记载。卜人,指的就是湘西、黔东、鄂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也就是今日这一带的苗、侗、土家等民族的先民。丹砂,就是朱砂,是很重要的化学物质,以辰州出产的最好,故有“辰砂”之称。古代巫师炼长生不老的仙丹,就是以“辰砂”为主要原料的,现代的化学也是在巫师们炼丹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代巫师上通天神,下镇鬼魅,都离不开“辰砂”和“辰州符”。就是古今巫师在桃木、竹简或“黄表纸”上书写“符录”用以启奏神灵,召唤天兵天将,驱鬼镇邪的重要手段。两千年前的《逸周书》,就把卜人的丹砂作为重要贡品,记入了史册,绝不是要它来做科学意义上的“化学试验”,而是为了周王朝“巫文化”的需要。由此也可以反证:辰州地区的“巫文化”在几千年前,就已闻名中原,名震中华了。对这一地区的“巫文化”进行田野考察,是具有较典型的代表性的。

还愿。欧勇摄

湘西巫傩文化的神秘之处

湘西巫傩文化傩戏班子整齐,傩坛甚多。玉皇教以湘西法师为主,各种角色(法师)齐全,傩技、傩具优良,曾多次在国家、省、市演出获重奖。湘西的傩坛法师是女性傩者,上刀梯、过火海等傩技不凡。湘西各乡均有名气甚佳的傩坛法师,例如誉满中外的“湘西三绝”。

“湘西三绝”:首先是法师符,不仅巫傩法师会用,湘西大多数年长者都会使用一二。如强盗法可为正在流血的伤口止血,就是用的“法师符”,民间妇女都会使用。符的种类多,使用方法各不一样,可以刻版印刷,也可以临时书画。可以划在地上,也可以用剑或其他法器划在空中,划在水中,划在水碗中,法师符贴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生效。

其次,是放蛊,据巫师们说,蛊分“情蛊”、“恨蛊”和“敌蛊”。目前有不少人使用,但都不用“敌蛊”。十分慎重,秘不外传。湘西赶尸民间传说故事甚多,但常见的只是封尸。暑天,尸体发臭,经巫师施法封治后,停放数日而不臭。至于赶尸则少见,但个别巫师说自己尚能施此法术。

上刀梯。欧勇摄

常规的傩技有:上刀梯、滚刺床、下油锅、过火海等。有一批傩坛法书、图片、傩画、傩面具、傩法器等,是巫文化的瑰宝,可供学者、旅游者研究、观赏;有一大批傩戏演本。传统剧目共有二十四出,分为“正朝”、“花朝”两部分。演出顺序大致是前正朝、中花朝、后正朝。分“请神”、“酉守神”、“送神”三段(戏在酉守神时演出),这便是傩仪。他们严格遵照“正戏正演”“花戏花演”的规矩进行演出。演员中的“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唱、念、做、打”的功夫具有,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随时可以登台演出。

巫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源头,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不仅演绎成傩文化,而且形成了萨满教文化和梅山文化等。演绎戏剧的有杨梅戏、辰河戏、阳戏、花鼓戏、花灯戏、川剧等。民歌中的弋阳腔、薅草锣鼓、三棒鼓、莲花闹、草龙灯等。土家族的跳马、摆手舞、梯玛歌、撒尔荷、毛古斯;苗族的跳香、花柱椎牛和北方的扭秧歌等,还有多种多样的舞蹈和歌曲。

至于傩俗那就普遍得很,如新年门贴钟馗和尉迟恭、秦叔宝画像,书写神荼、郁垒字样;端午节门悬艾叶菖蒲;小孩身携雄黄大蒜头,插桃符、焚纸船、纸马;牧兵、放兵;燃芦苣驱鬼;龙舌压时气;菖蒲艾叶解邪毒;打清蘸。朱红点头压灾;小孩身携长命锁;龙舟驱疫,还保几愿,龙灯狮子灯驱邪;小儿度关解劫等等,不胜枚举。这些傩俗都注入湘西人的日常生活中,世世代代永不止息的传承下来,积淀成丰厚的巫傩文化根基,筑就湘西巫傩文化博物馆和巫傩文化百宝箱。

作为中华民族瑰宝的湘西巫傩文化,它虽然披着神秘色彩的外衣,但它的认识功能、传承功能、愉悦功能和巨大的开发价值,已经受到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和民族学、民俗学等学术界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809.html